“清明前后、种瓜点豆;时雨及芒种,四野皆插秧;立夏栽稻子、小满种芝麻......”二十四节气,始于立春终于大寒,周而复始,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,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。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唱响劳动之歌,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赴霞辉桥“春雨园”劳动实践基地开展“二十四节气”主题“田间党课”。
四月的谷雨,添了一丝谢幕的优雅,它是春天的最后一次回眸;五月的立夏,多了一份田间的繁华,它是夏天的第一场邂逅。“田间课堂”以二十四节气为经线,以自然与绘画为纬线,采用讲故事、自然科普、创意互动、趣味竞答等形式,寓教于乐,将知识融入大自然,用实践融会贯通。
田地里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农民,有的在翻土,有的在耕地,还有的在除草。基地指导老师徐奶奶热情地为我们科普一些简单的知识,例如:小麦大约在5月中下旬成熟,当小麦的麦穗和叶子上有昆虫时,需要喷洒农药来阻止昆虫啄食未成熟的小麦;小麦成熟后需要将农田再次翻土,喷洒肥料后,才能继续种植其他的农作物;小麦最终的产成品是面粉,而稻谷最终的产成品是大米,大家还积极讨论小麦与稻谷的区别。学生党员们受益匪浅,了解小麦的生长,也懂得了粮食种植的不易,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再次回响在大家脑海中。
“哪个季节表明春季已经过了一半?”“播种的最佳时机是哪个节气?”“芍药在哪个节气前后开放?”学习完节气与耕作科普知识,学生党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趣味问答小游戏,在一篇欢声笑语中吸收与传承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。
走在春天的田野里,倾听清风低吟浅唱,期国泰民安,待万物成熟,携一缕清风,播下美好与幸福。此次活动,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,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,帮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传统文化对生活、对农事的指导意义,在“二十四节气”田间党课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,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